留余庆(三)(1 / 3)

银瓶醒过来的时候,闻见四周弥漫的药气,只当还躺在客栈的床上。身上压着层层棉被,最上头被面锁着块大红闪缎,照在昏昏的金色落日里,刺得人眼疼。她闭上眼,把头偏了一偏,打算继续沉浸在混沌的睡意里,逃避眼下无望的事实。

但她随即听见一声轻轻的惊异,是桂娘的笑声:“哟,姑娘可算醒了!”她爬上床来,爬好了好几步才够着她的额头,笑道,“好了,终于退了烧了。”

银瓶感觉到不对劲,挣扎着要起来,却被桂娘拉着被角按住了,爽利笑道:“别起来,好容易卧了几天汗,看再着了凉的!头前儿姑娘发烧,连着烧了两三天,在客栈里住着到底不是常事,看那地方离我家不远,我就拿棉被裹着给姑娘带回来了。”

银瓶躺着看眼前的桂娘,穿着蓝夏布袄袴,青绸汗巾当成个包头扎在头上,脸颊红红的,也入乡还俗地做了小村姑,可她没见她这样高兴过。

桂娘笑道:“四五天没正经吃东西,饿了罢?等着,我叫妈把新熬的粥盛一碗来。”

“我不要!我不要……”银瓶忙咳了两声,梗着脖子道,“祁王……祁王可有消息了吗,他的尸首找着了吗?”

桂娘愣了一愣:“没。听说菏泽山底下都找遍了,八成是叫河水卷走了。”

银瓶把脸偏到那边去了,乌溜溜的眼珠子,黑得发了白,像镀上了一层琉璃壳子。

桂娘伸脖子看了看她,又坐回来,无奈道:“我不明白,我真不明白,你明知道二爷找不见你,非发了疯不可,说什么也不肯见他;反倒是听说祁王死了,白赚出这一场大病,难道你和他也有什么交情?难道你从前说要去投奔的人就是他不成?只看着上次在三清观,他哪里是什么可靠的人,别的不说,就说待你的心,又怎么比得上二爷。”

一语未了,只听全子隔着窗子在院里喊她:“姐姐,妈弄的烧饼好了,叫咱们给二姑送去咧!”

桂娘忙应了一声,给银瓶留下一句“那姑娘好歇着,要饿了就和妈说”,便跳下炕下楼到院子里去了。

他们这楼下养猪养鸡,人住在楼上。

桂娘的妈在厨房里,把熥好的烧饼抱在白粗布里。身旁一只竹编食篮堆满着蒸馍馍,火烧,各样腌菜,底下的盒里装着焖鸡蘑菇。

自打十年前桂娘离家,老太太再没这么欢喜过,每天兴冲冲过年一样,虽然二姑就住在村头不到一里地,仍嘱咐唠叨个不住:“你们给二姑送了东西,坐坐就回来罢,天黑了路上不好走,啊!她前儿到河边洗衣裳,救了个快死的小子,你们二姑也没个孩子,她乐意照看着,随她去罢,你们把这金疮药给她,剩下的也别管了。”等他们出了院子,又赶出来,给桂娘揣了两块糖饼,叫她路上吃着解闷。

银瓶慢慢地坐了起来,倚在窗边往下看,正见老太太往桂娘手里塞饼。

全子才抢了一个也要吃,立即被她娘打掉了手,疼得龇牙咧嘴,眼泪汪汪。桂娘看着,也倒在她娘肩上,扑哧笑了。

一缕斜阳照过去,照亮了门楣上大红桃符的一角。看样子是今年新换上的——尽管这一年是这样的多灾多难。平民百姓最可敬的地方,就是在历经苦难了之后,依旧能热热腾腾,齐心协力地过日子……银瓶一动不动,眼泪却淌了满脸。

她不能毁了他们。

本来她就把投奔祁王当作一场前途渺茫的赌注。尽管爹爹夸他“学问好,又有智谋”,可自打她见着他头一面,就没见他干过一件人事儿,除了一个王爷的衔儿,和那些斗鸡走狗的薄媚纨绔也没什么分别。

可如今连这一线希望也没了。

活要见人死要见尸,没找着尸体,也许他已经金蝉脱壳,侥幸逃脱?——可就连她自己也不相信。

她手中唯一的筹码——那封先帝御笔的遗诏不仅全然失去了最后的力度,反和她的身份一样成了莫大的累赘。若有一日她被人揪出来,自己上拶子下油锅就罢了,还要株连身边的人。

也许应该趁着现在,不告而别,离开桂娘家自取寻一条出路。可是她还有什么路可走?

银瓶悄然环视四周,见灰突突的屋里只摆着孤零零几只箱柜,倒是她的毡包就搁在炕边。她想起包袱里还有林妈妈的骨灰。

林妈妈为她死了,女儿却还活着,那个尖酸刻薄的吴娇儿,却是当年卖身葬母,被她连累跳进火坑的。

她没法子为家族报仇,无颜见江东父老,这是唯一她可能的报答了,却也是借着裴容廷的手——从裴家带出了不少头面,桂娘俭省,一路上没被花掉多少,剩下的也能值千八百银子。留些在桂娘家里,剩下的她带走,把吴姐姐赎出来,置办点田地,总好过娼妓晚景凄凉。

正好,也到苏州府看看。祁王虽死了,但也说不定有些死士随从没被一网打尽。若真的无路可走了,姑苏城外就是山塘河,她尽力了,爹娘也许不会怪她的。

天暗下来,银瓶靠在窗边,泪眼婆娑想着自己身后的事,

最新小说: 年代文作精竟是我自己 沙漠神女模拟器 太子太子妃都失忆了 成为海岛文小炮灰[七零] 我的特级咒灵丈夫 我,人品低劣的万人迷 全能大粉,日赚百万 京城模范夫妻互穿后 穿到真千金被拐卖时[七零] 落疤